欢迎各界友人光临 九三学社福建省委员会网站 !{{now|date('yyyy年MM月dd日')}} {{now|date('EEEE')}}
【五四百年征文】践行民主和科学需要勇气和智慧
来源:社省直工委 时间:2019-05-17 16:29
  九三学社的前身名为“民主科学座谈会”,九三学社的中央社刊名为《民主与科学》,九三学社首任主席许德珩在生前出版的回忆录名为《为了民主和科学》,这说明九三学社与民主科学之间有很多渊源,是民主与科学的继承者、践行者。民主与科学,是1919年五四运动的两个口号,也是五四运动的精髓所在。笔者主要依据《1890-1990百年风云许德珩》一书进行了不完全的统计:许德珩先生为了民主和科学,4次投笔从戎、4次被解聘、2次被捕,在4所大学上过学、在11所大学教过书,参加的社团或者参与发起成立的社团有14个之多,参加的有一定危险性的政治活动至少10多次,出版著作或译作11部。翻阅许德珩主席的这些往事,我的一个感悟是,自由不是免费的,践行民主和科学是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智慧的。谨以此文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
  一、结社自由,身体力行
  1915年夏,许德珩考入北京大学英文学门,1916年秋转入国文学门。在北京大学就读期间,先后参加的社团或者参与发起的社团有7个:1918年1月加入蔡元培校长发起成立的旨在培养师生个人道德情操的进德会;1918年6月30日参加李大钊教授发起的少年中国学会,任编辑部临时编译员;1918年参加学生救国会;1918年10月20日担任《国民》杂志社成立大会主席,并与邓中夏、周炳琳等当选为编辑股干事,该刊可与文科学生傅斯年、罗家伦等1919年1月创办的《新潮》杂志相媲美;1919年3月23日,与邓中夏、廖书仓等发起成立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团员多为国民社、新潮社的成员;1919年5月5日,北京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成立,5月7日许德珩出狱后参加北京学联的工作;1919年6月16日在上海参与发起中华民国学生联合会。1919年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基本上是国民社、新潮社的头面人物,如傅斯年(5月4日游行总指挥)、段锡朋(5月5日新成立的北京学联主席,6月18日新成立的全国学生联合会会长)、廖书仓(5月3日晚上13校学生集会的大会主席)、罗家伦(起草白话文《宣言》,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口号)、许德珩(起草半文半白的《北京学生天安门大会宣言》,名列5月4日被捕32位学生之首)等。
  1919年5月4日的游行,一开始游行秩序很好,警察只维持秩序,“文明对待”学生,连警棍都没带。当时的北京卫戍司令段芝贵曾经要求出兵弹压学生运动,被国务院总理钱能训拒绝,警察总监吴炳湘也强烈反对段芝贵出兵,可是后来发生了闯曹宅、毁坏私人财物、火烧赵家楼、殴打章宗祥的事件,警察不得不开始抓人,32个学生被捕。5月5日,教育部指令各学校校长,要求查明为首滋事学生,一律开除。各学校在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的带领下,集体抗命并求助舆论,才使学生免遭被开除的命运,32位被捕的学生也于5月7日上午约10点由7个学校校长亲自联名保释出狱。
  1927年2月,留法7年的许德珩回国。在回国前,他曾经找到当时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书记夏霆要求加入中共,但夏霆认为当时正值国共合作高潮,建议他加入国民党左派,许德珩听从夏霆的建议,加入国民党左派。
  1932年12月,第二次被捕出狱之后,应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筹备委员会总干事杨铨(杏佛)之邀加入民权保障同盟。1933年1月30日,民权保障同盟北平分会成立,许德珩当选为执行委员(共9人)。
  1936年1月27日,与马叙伦、白鹏飞、黄松龄、张申府等发起成立北平文化界救国会。成立救国会也是有危险的,因为当局不允许成立政治性社团。1936年6月,许德珩被北京大学解聘。1936年11月23日,全国救国会的李公朴、王造时、沈钧儒、邹韬奋、章乃器、史良、沙千里被捕,史称“七君子事件”,直到1937年七七事变后才被释放 [1]P118-122。1938年4月,许德珩作为救国会北方代表被邀请为首届国民参政会100个参政员之一。此后,许德珩连任四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
  1941年3月19日,包括三党(中国青年党、国家社会党、第三党)二派(乡村建设协会、中华职业教育社)在内的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秘密成立[1]P140,黄炎培为中央常委会主席、左舜生为总书记、章伯钧为组织部长、罗隆基为宣传部长;1942年1月全国各界救国会加入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中国民主政团同盟遂有“三党三派”之称。许德珩任联络部副部长[5]。
  1944年底,在重庆的许德珩、潘菽、梁希、黎锦熙、劳君展、涂长望、张雪岩、黄国璋、叶鼎彝、税西恒等经常聚会讨论时局,后来这批人结成一个政治组织——民主科学座谈会。1945年9月2日,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按照国际惯例,投降书将于签字的次日即9月3日生效[5]。为了纪念抗战胜利,民主科学座谈会改名为九三座谈会。1946年1月10日,蒋介石在中国政治协商会议开幕式上宣布了保证人民自由、承认党派合法地位、实行普选、释放政治犯等四项诺言。1946年5月4日,九三座谈会改造为一个政党,取名九三学社,以褚辅成、许德珩、税西恒、张雪岩、潘菽5个人为常务理事,以梁希、卢于道2人为常务监事。1950年3月,许德珩担任九三学社第一届中央理事会主席,此后一直担任九三学社中央主席到1988年1月(1988.1-1990.2任九三中央名誉主席)。
  1979年3月24日,许德珩经邓颖超、乌兰夫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实现了50多年来一直未了的一个心愿。
  二、书生坐牢,不改本色
  许德珩第一次被捕。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成为战胜国。在收回战败国德国在山东的利益方面,中国普遍存在乐观心态。而在1919年1月开始的巴黎和会上,中国并没有如愿,原因是英、法、意早在1917年2月就与日本有密约,而中国在1918年9月也与日本有密约。当时的国际公法允许国家间存在密约。原来答应帮助中国的美国,看到密约后,对中国也爱莫能助。在美国看来,他不过是尊重已存在的密约;但在中国舆论看来,却是美国背信弃义,1919年之后,整个中国知识界对美国的好感一落千丈,开始转向苏俄。中国代表团交涉到5月1日,交涉最终失败。5月2日,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将消息透露给学生许德珩,于是学生们将原定于5月7日国耻日举行的游行提前到5月4日举行。1919年5月4日,在游行队伍到赵家楼曹宅之前,游行秩序一直很好(堪称典范),警察也没有动粗的意思。但悲剧还是发生了:部分学生冲进曹宅,打人,毁物,放火,之后逃跑。维持曹宅秩序的警察没有尽到责任,既没有保护好曹宅,也没有抓现场打人放火的人。等到学生已经四散跑掉,才胡乱抓几个落在后面的学生。事后统计,共抓了32个学生,其中,侦缉队抓4个、保安警察三队四队抓8个、内左一区抓11个、步军统领衙门抓10个(内有市民一人)。许德珩被列在32个学生之首,也许是因为许德珩是游行的组织者之一,也许是排名不分先后之固(从32个学生名单的排序上看仅仅是把各单位报来的名单简单合并而已)。被捕的学生均不承认有打人放火情节,不承认就拉倒,警察也没有动用刑具对付学生。事实上,这些被捕的人也不知道打人放火是谁干的。不仅当时不知道,就是在不存在追究责任之后也没有人搞得清到底是谁打人放火。
  1919年5月5日,教育部要求各学校查明为首滋事学生,一律开除。校长们纷起反对,公推蔡元培(北京大学)、陈宝泉(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等7个校长为代表前往警察厅交涉。5月7日上午10点左右,被捕学生全部释放了。许德珩第一次坐牢,前后4天就被释放,一来得益于蔡元培校长等的保释,二来得益于当时宽松的社会舆论,三来得益于当时警察没有被捕学生打人放火的直接证据。
  许德珩第二次被捕。
  因在暨南大学讲授历史唯物论和唯物辨证法,为上海当局所不容,许德珩于1931年初被暨南大学解聘。北平师范大学随即聘他任教授兼历史社会学系主任。1931年7月,许德珩全家抵达北平,许德珩任北平师范大学教授,同时兼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后专职在北大任教,夫人劳君展任北平女子文理学院教授。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许德珩经常发表抗日救亡言论,为当局所不喜。1932年12月13日,许德珩被当成共产党嫌疑在家中被秘密逮捕,家中的外文书籍、红色封面的书籍及其手稿、译稿均被抄走。来执行的人未介绍他们的身份,也没说要把许德珩带往何处。当时失踪和暗杀事件时有发生,劳君展很是担心。她机智地设法从北平市公安局第三科的登记册上查到许德珩的名字,并立即将此事通知给《世界日报》记者萨空了,同时打电报到上海向蔡元培报告此事。12月14日出版的《世界日报》报道了许德珩被捕的消息,将此事公开。12月16日,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等10位校长联名致电行政院和教育部,要求保释被拘师生。12月17日,宋庆龄、蔡元培、杨铨、黎照寰、林语堂等以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筹备委员会的名义致电蒋介石、宋子文、于学忠等,“望即日释放在平被非法拘禁之学校师生许德珩等,以重民权而张公道。”并派杨铨到北平去解救许德珩。12月21日下午4点,许德珩被保释出狱。许德珩第二次坐牢,前后9天就被释放,一来得益于夫人劳君展机智勇敢,闯到公安局查到许德珩的下落并迅速通知各界朋友,否则许德珩有可能被秘密杀掉,二来得益于非政府控制的媒体将消息公开,三来得益于宋庆龄、蔡元培、杨铨、蒋梦麟、周炳琳等名人的呼吁和营救。
  三、投笔从戎,死里逃生
  第一次从军。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911年10月23日,同盟会会员林森、吴铁诚等发动九江新军第五十三标马毓宝部起义成功,九江光复,李烈钧任九江军政府参谋长。1912年还在九江中学堂念书的许德珩(1908年秘密加入同盟会)投笔从戎,在李烈钧部秘书处任秘书,1913年退役返回九江中学堂读书。
  第二次从军。1913年“刺宋案”引发二次革命。1913年7月12日,江西省前都督李烈钧在九江湖口首举讨袁大旗,发布讨袁檄文,二次革命爆发。许德珩第二次投笔从戎,参加李烈钧部讨伐袁世凯。二次革命失败后,许德珩离开九江逃亡上海,考入吴淞中国公学英文系,继续读书。
  第三次从军。经蔡元培推荐,许德珩1927年2月回到国内到广州的中山大学文学系任教授,3月到黄埔军校兼政治教官,为第五期学员讲授社会主义史[1]P88-90。4月到武汉后,许德珩应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即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总教官恽代英的邀请到该校任教官,兼第四中山大学教授 。1927年7月,许德珩出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秘书长,9月初辞去总政治部职务。
  第四次从军。1936年6月许德珩因参与组织北平文化界救国会宣传抗日被北京大学解聘,随后到北平大学法商学院任教授。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7月29日北平沦陷,8月8日日军宣布占领北平,8月9日晨许德珩只身逃往天津。许德珩到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第六部(掌民众组训)任设计委员。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在沦陷前数小时,许德珩逃到下关,从下关乘小船渡江到浦口然后到武汉,到武汉后仍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第六部设计委员。1938年1月,第六部与政训部合并为政治部。政治部中将副主任周恩来认为大家都聚集在武汉不是个办法,应该回到原籍去参加抗战。根据周恩来的建议,许德珩于1938年3月与王造时、罗隆基一起回到江西,在政治讲习院开设课程《中日关系及其现状》。1938年7月6日至15日,许德珩到武汉出席第一届国民参政会第一次会议,会后回南昌就任江西省各界民众抗敌后援会主任委员(蒋经国为该会下属的大队长)。1938年10月28日至11月6日,许德珩在重庆出席第一届国民参政会第二次会议。此后定居陪都直至抗战胜利。
  四、言论自由,甘冒风险
  1932年12月许德珩第二次被捕获释以后,继续追求民主自由,宣传抗日救亡。1933年1月30日当选民权保障同盟北平分会首届执行委员。
  1935年12月9日,北平万余学生举行抗日大游行,史称“一二·九”运动。许德珩、劳君展两个教授参加到北京大学学生的游行队伍中。1935年12月19日,许德珩等以华北文化劳动者协会的名义发表宣言,支持学生运动。
  1936年初,许德珩与马叙伦、白鹏飞、黄松龄、张申府等发起成立北平文化界救国会,于1936年1月27日在北京大学进行成立大会。1936年5月4日,北大举行五四运动十七周年纪念会,马叙伦、曾昭伦、周炳琳、许德珩四教授出席演讲。1936年6月,北京大学宣布解聘许德珩、尚仲衣两位教授。许德珩被北京大学解聘后,马上被北平大学法商学院聘为教授。
  1936年10月,中共地下党员徐冰教授(建国后任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到许德珩、劳君展家中,说由于国民党的封锁,延安的食品和日用品缺乏。许德珩、劳君展当即决定用自己的薪水买一些东西(12块怀表、10多双布鞋、10几只火腿)委托徐冰、张晓梅夫妇送给延安的老朋友毛泽东。毛泽东收到东西后于11月2日还写了一封信表示感谢[1]P120。由于当时不能用真名,寄东西时只以北京大学教授们的名义,毛泽东的回信无法寄出。1945年重庆谈判时,毛泽东9月12日上午会见许德珩、劳君展夫妇,方才知道东西是他们所寄。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后,许德珩曾经致电张学良、杨虎诚,要求将蒋介石“就地正法”。为了宣传中共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政策,徐冰邀请北平各校进步人士在许德珩家聚餐,中共北方局负责人彭真(化名老高)给大家讲解了相关政策。
  许德珩自1938年7月起连任四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任职期间正直敢言,被舆论评为除张奚若参政员之外“最能为人民讲话”的人。
  1947年2月北平当局以清查户口为名逮捕两千多人,许德珩等13人联名发表《抗议北平当局任意逮捕人民宣言》。
  1947年5月20日,在第四届国民参政会第三次会议上,许德珩提案反对一党召开国民大会,要求立即停止内战实现国内和平。该提案被登在5月22日的《中央日报》上。
  1948年3月29日,北平各校学生万余人在北京大学民主广场集会,抗议政府下令查禁华北学联,数千名警察在会场周围设置路障,架起了机枪,装甲车在会场外面巡弋。许德珩、樊弘、袁翰青三位教授(均是九三学社社员)冒死出席并发表演讲。鉴于1946年7月11日、15日李公朴教授、闻一多教授惨案的教训,学生会派学生将三位教授护送回家,并派学生住在许家的客厅里以保护许德珩的人身安全。
  1948年8月9日,许德珩在北京大学理学院荷花池前发表演讲,公开反对政府发行金圆券。
  1948年8月17日,行政院发布《后方戡乱应行注意事项》的命令。8月19日,大逮捕行动开始。8月21日,许德珩等55位北大、师院的教授联名发表抗议书。(作者:林修凤,九三学社福建省委常委、社省委提案委员会主任、社省直工委副主委、社省委青工委副主任,福建农林大学国资处处长、研究员)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