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各界友人光临 九三学社福建省委员会网站 !{{now|date('yyyy年MM月dd日')}} {{now|date('EEEE')}}
乡村振兴路上的点灯人
来源:社南平市委 时间:2020-12-15 08:37
  

  李尾咕,既是一名闽北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副教授,有着深厚的专业功底与人文素养,以学科带头人的身份在专业建设上屡有建树;也是南平市延平区“科特派”协会副会长,积极投身服务闽北乡村建设,以出色的作为受到延平区委区政府通报表扬;还是九三学社南平市综合支社副主委,始终秉承九三学社优良传统,不停奔走在为乡村振兴献计出力的路上,做一个名副其实的点灯人,以实际行动践行九三学社的初心使命。
  科学谋划 乡村闯出新路子
  身为“科特派”的李尾咕,改变以往单兵作战的方式,引入团队运作的模式,与闽北职业技术学院的老师们组成旅游规划团队,发挥合力,共同为挂点帮扶的延平区洋后镇大禄村、浮山村开展义务乡村旅游规划和指导。
  他坚持一村一品,因村施策。对有着天然大峡谷旅游资源的大禄村,他多次深入实地考察,对大禄村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公厕、停车场和景区栈道等旅游基础设施和游客体验项目进行整体谋篇布局;对旅游资源较为逊色的浮山村,他挖掘了其处于通往大禄村必经之道的地域优势,提出可以结合浮山村自身优势为游客提供个性化服务,他带领规划团队为浮山村规划了垂钓池塘、水果采摘园等游客体验项目,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他坚持农旅融合,在大禄村调研中发现种植油菜能带来较高经济效益后,立即建议村旅游开发公司大幅增加油菜种植面积,同时还在村中引入榨油设备,既解决油菜就地榨油问题,也打造了一个能让游客现场观赏榨油的体验项目。他还充分利用大禄村生态优势和水资源丰沛的特点,引入稻花鱼养殖项目,共有33户村民参与,当中有3户贫困户。此外,他还为大禄村策划了“稻花鱼节”,首届“稻花鱼节”就吸引了2000多人参加,成为延平区2018年最吸引游客眼球的乡村旅游项目之一。

守住根魂 文化淘出真金子


  在开发乡村旅游的过程中,李尾咕始终坚持守护好历史传统文化的“根”与“魂”,通过挖掘乡间优秀的文化资源,让曾经隐没的文化习俗、文物古迹、风土人情重新焕发光彩,打造出乡村独特的文化品牌。
  在大禄村,一个偶然的机会,细心的他在村道边发现了一台刻有“民国十二年”字样的扬谷机,触动了他的心弦。他建议村民们将家中年代久远的制草鞋机、蓑衣、犁等农具捐给村旅游开发公司,建了一座村文物博物馆,如今大禄村民俗博物馆与大禄红色遗迹遗物成为来村中休闲度假的游客体验当地民风民俗的重要节点。
  在为浦城县富岭镇双坑村进行旅游规划的过程中,他挖掘了明代隐居于匡山的浦城名士章仔均“苦”文化,结合双坑村人民公社化时期食堂等改革开放前的建筑遗迹,开发了一条以忆“苦”为主题的亲子旅游线路,吸引了省内外游客的到来,获得了极大的成功,20余户双坑村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走上致富之路,其中有3户贫困户得以脱贫。
  潜心笃志 双岗结出硕果子
  李尾咕立足本职,致力双岗建功。作为学院旅游专业负责人,他积极进行专业改革创新,使学生技能水平和道德素质得到了有力提升。他重视产学研结合,主持的《朱熹文化旅游研究》和《武夷茶文化研究》两项省教育厅课题均已结题,撰写了专著《武夷文化胜览》和20余篇旅游专业论文,助力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作为一名九三学社社员,他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聚焦自身专业领域,认真履职尽责。近三年来,他牵头撰写了《关于推进我省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建议》等5篇调研报告及相关提案,其中《弘扬书院文化 助推全域旅游》被作为南平市政协大会发言;撰写了社情民意信息20余篇,其中1篇被全国政协采用,1篇被中共福建省委办公厅采用,5篇被南平市政协采用。他积极建言资政、主动作为,不断为我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贡献智慧和力量。(社南平市委 刘安琪)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