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帅,福建省林业调查规划院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生,2024年3月作为福建省农业智力援疆人员进驻新疆昌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农高区”)开展工作。在疆期间,他充分运用自身专业知识,在林草资源监测、森林督查、林地征占用审批、农田防护林规划与建设、退耕还林等工作中积极作为,用心用情为当地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展现了福建林业干部的专业水平和良好精神风貌。
一、因地制宜,助力生态修复
“闽疆两地在自然环境、政策法规和行业技术规定等方面差异很大,不能拿在福建长期工作的经验生搬硬套。只有做好前期摸底,才能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赵国帅说。农田防护林是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改善农田小气候、保障粮食高产稳产等具有重要作用。农高区现存农田防护林面积约2.2万亩,大部分为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种植的新疆白杨,构成了相对比较完整的农田防护林体系,几十年来为抵御风沙对农牧业的危害、确保全区农牧业安全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日常下乡工作过程中,赵国帅细心观察发现,很多农田防护林带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缺株断带、病害和老化等情况。经过一个多月的资料查阅、整理,与多个农场经营业主访谈交流并开展实地现场调查,他深入分析了退化的原因,按照退化情况进行分等定级并提出相应的修复措施,将全区退化林按照地理位置、范围、属性信息等建档入库,形成了可视化的矢量数据。根据调研情况撰写了《昌吉国家农业高新示范区防护林退化情况及修复建议的调研报告》,为农高区退化林生态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
退化农田防护林调查
二、发挥优势,破解规划难题
“要实现全区农田防护林的高质量发展,一定要做到规划先行,精准施策。”作为福建省林业调查规划院林业规划设计的骨干力量,赵国帅深知科学规划对一个地区的重要意义。针对农高区防护林目前存在的底数不清、规划不足等问题,在完成退化林调研基础上,赵国帅建议尽快开展全区防护林的调查和建档,并针对防护林编制专项的保护和发展规划。但是编制规划需要专业人才队伍、技术和资金的支撑,而农高区自身缺乏专业技术人才,且专项资金十分紧张,无法单独增加聘请第三方机构进行规划编制的经费预算。了解到这种情况,赵国帅积极寻求外援,从派出单位福建省林业调查规划院争取到大力支持,院里组建由分管副院长、林业规划设计专业副总工和相关技术人员组成的专业服务队,无私帮助农高区开展规划编制,并提供专项工作经费3万元。该规划是农高区成立以来第一个林业专项规划,目前,团队已完成文本初稿编写,9月中旬可提交正式的成果文本。
防护林保护与发展规划前期调研
三、授人以渔,传授专业知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赵国帅积极参加福建援疆指挥部组织的植树造林和科技周活动等,被聘为昌吉州科技特派员。他积极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和读书分享等活动,将多年林业从业经验和心得体会毫无保留地与挂职单位同事分享;耐心指导单位新录用的大学生,答疑解惑,做好传帮带,特别是专业软件操作的问题,帮助他们既掌握具体操作流程,也明白其中蕴含的原理,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大家都亲切地称他“赵老师”。
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及读书分享交流
·援疆感言·
半年的援疆经历,既是组织对我的信任和关爱培养,更是为我提供了一次宝贵机会,让我能够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在这里,我丰富了人生阅历,增长了专业才干。在未来的工作中,作为昌吉州科技特派员,我一定继续为闽疆两地林业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共绘闽疆两地同心圆。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