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各界友人光临 九三学社福建省委员会网站 !{{now|date('yyyy年MM月dd日')}} {{now|date('EEEE')}}
巧手剪春秋 ———记剪纸艺术家张峥嵘
来源:社漳州市委 时间:2019-09-30 09:44
  

  张峥嵘,九三学社社员,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曾任福建省、漳州市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福建书画研究会会员。目前,她担任福建省全民终身教育促进会的客座教授,福建省艺术扶贫先进个人,漳州市艺术馆副研究馆员,漳浦县剪纸协会副主席。2001年她被福建省民间艺术家评选委员会授予福建省民间艺术家和省工艺美术名人的光荣称号。2008年、2010年分别被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福建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012年由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拨批专款支持创建“张峥嵘剪纸技能大师工作室”,2012年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聘任为国家职业技能(民间工艺品制作工)鉴定考评员。中央电视台及北京、上海、江苏、福建等多地电视台,《人民日报(海外版)》、《福建日报》、《中华日报》、《厦门日报》、《闽南日报》、《闽南风》、《千岛报》等多家媒体都争相报道过张峥嵘的事迹。
  梅花香自苦寒来。头顶无数光环,身披多項荣耀,张峥嵘老师却始终不忘当年拿起剪刀的初心,数十年如一日地潜心研究剪纸艺术,孜孜不倦地传播剪纸文化。张峥嵘老师出生于剪纸世家,名扬中外的老剪纸艺术家外祖母黄素,姨婆黄匏、姨妈郑小蕊都是剪纸能手。11岁那年,张峥嵘成为漳浦县芗剧团的小演员,每次到漳州演出,她就会去看望外婆。“有一次翻开一本剪纸小册子,看到剪刀下的花鸟鱼虫、仙女散花惟妙惟肖,爱不释手。”她说,也就是那时,她决定学习剪纸,没想一剪天地宽,16岁那年创作发表了《雪梅教子》、《黛玉葬花》、《嫦娥奔月》、《十二生肖》等多幅剪纸作品,显露出在剪纸艺术上的惊人才华。为了提高自己的技艺,张峥嵘在剪纸艺术这块园地辛勤耕耘、刻苦钻研、虚心好学,经常创作剪纸到深夜,艺术造诣不断提高,作品多次获奖。她的作品既继承传统技法,又不断推陈出新,锐意创作现实作品。她的作品题材广泛,有民间传说、戏剧人物、飞禽走兽、花鸟鱼虫和歌颂社会主义生活的现代化题材作品。她的作品构图完整丰满,讲究对称艺术,阳剪阴剪运用自如,剪法纤细与质朴巧妙结合,线条流畅,图案精美,采用排剪方法表现鸟兽羽毛,栩栩如生;她剪的蝴蝶图特别精彩,形似神似,令人惊叹。创新是艺术的生命力,张峥嵘在在芗剧团待了12年,一直信偿试着把剪纸和芗剧两种艺术形式融合在一起。没想到尝试性的边剪边唱的方法居然会大获成功。从此她带着剪纸文化开始走出漳州,走出福建,走出中国,将中国的传统艺术带向了世界,让世界都能看到中国,看到中国文化,了解到中国,了解中国文化。同时她更在不断的创作新作品,曾在春节随团访问俄罗斯时留下了那副知名的《俄罗斯春节》,表达两国友好。也受到了台湾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和前主席吴伯雄接见,促进了两岸友好。
  国家的发展是传统文化繁荣的沃土。文化是凝聚中国梦的精气神,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对中国文化的肯定,但这条路来之不易,行之困难,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向世界展示中国。张峥嵘的继承,发扬传统文化之路也是困难重重。16岁时,张峥嵘在漳浦已小有名气。但在那个年代,剪纸被看作是百无一用的手艺。“我姐姐专门拜师外婆学剪纸,最后还是改行学了绣花,因为绣个枕头能赚五毛钱,剪纸和经济完全不挂钩。”张峥嵘说。但1995年的一次经历让她改变了想法,漳浦县文化馆接到上海桂花节的邀请,决定将漳浦民间手艺带到上海滩。张峥嵘被选为剪纸艺人代表,与前辈陈秋日带着100多幅作品赴上海展览,在25天的展示中,大量的市民和学校师生,甚至国外友人,都对我们的作品啧啧称赞。这一场景让张峥嵘顿时感到剪纸并非难登大雅之堂,传承和弘扬传统民间艺术责任重大。也是这个时候,张峥嵘深感国家发展是艺术推广的原动力,一个欣欣向荣的中国,一个走向世界的中国,才能使剪纸艺术发扬光大,作为一名艺人,要把这种爱国情怀和政治自觉,融入到艺术生涯中。因此,成为一名九三人之后, 张峥嵘老师在艺术创造的同时,始终不忘把九三学社的政治信仰和爱国、爱党情怀融入自己的作品中。
  传承于先辈也向后辈传承。近十几年,她开始将重心投向于培育下一代,让剪纸文化传承下去并开枝散叶。1999年,漳浦县举办首届剪纸艺术节,并促成黄素、林桃、陈匏来“三把金剪刀”首次同台表演。看到白发苍苍的老艺人,张峥嵘非常感慨,感觉应该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并掌握这门手艺。从那时起,她就开始利用双休日时间办培训班,坚持至今,从未中断。2003年,张峥嵘进入漳州市艺术馆工作,继续将剪纸教育工作推广到漳州。多年来,张峥嵘在幼儿园、小学、老年大学以及闽南师范大学开课;走出国门,通过手中的剪刀,让更多的人感受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之美。2013年,张峥嵘投资入驻漳州古城文化特色街,开办传习所,与漳绣、徐竹初木偶等非遗项目齐聚一堂,同走传承之路。“近年来,政府日益重视民间艺术的传承与保护,但更多局限于呼吁、宣传,实质的推动措施并不多。民间艺术仍处于失传或被边缘化的状态。”这是张峥嵘心中最大的忧虑,她积极为民间艺术奔走疾呼。成为政协委员以来,她积极建言献策,参政议政,坚持为民间传统艺术的传承与保护发声,聚焦民间传统艺术。“希望政府能加大扶持力度,对民间艺术的发展传承提供物质以外的更多支持,在制度层面进行总体设计,保证传承与保护的可持续性,并整合各种民间艺术,推动民间艺术走进中小学。”坚守剪纸艺术多年,张峥嵘不乏困惑。“剪纸艺术教育的普及面很广,但有多少人可以坚持下来,仍是个未知数。”张峥嵘说,传承需要人才梯队,但人才断层是剪纸行业的尴尬,而剪纸艺术的产业化之路同样举步维艰。尽管如此,张峥嵘的“中国梦”依然在继续。“谈不上什么宏伟的目标,我就是想让更多喜欢剪纸的孩子学到这门手艺,实实在在地把我的手艺传给更多的人。”这就是她的梦想,也是她的努力方向。(作者:社漳州市第三支社 阮斌)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